requestId:688faa8d1d72d8.14208505.
作者:段愛松(中國作協會員,曾出書反應獨龍族兩次年夜跨越的報告文學《獨龍春風》)
在祖國東北邊陲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山之間,有一條江水緩緩流淌,像是宏大的翡翠,又好像彎曲巨龍,在太陽的照射下,閃爍著奇異的光線。這即是獨龍江。世代棲身在獨龍江兩岸的獨龍族,曾經是云南最場地佈置為荒僻貧窮的生齒較少平易近族,新中國成立前,仍然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生涯。1952年,周恩來總理給這個底本沒有族名的平易近族正式定名為“獨龍族”。獨龍族的命運,關乎中國共產黨人對各少數平易近族兄弟的持續幫扶政策,特別是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獨龍族更是“牽腸掛肚”。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回信勉勵獨龍族同胞:加速脫貧致富程序,早日實現與全國其他兄弟平易近族一道過上小康生涯的美妙夢想;2018年,獨龍族提早實現整族脫貧,印證兌現了黨中心“周全實現小康,一個平易近族都不克不及少”的莊嚴承諾。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回信鼓勵獨龍族群眾:脫貧只是第一個步驟,更好的日品牌活動子還沈浸式體驗在后頭。現在,在獨龍江鄉,以退休老縣長高德榮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借山就勢,帶領干部群眾經典大圖鼎力發展林下經濟,成立果草種植培訓基地,鼎力發展游玩業,助推獨龍族整族脫貧,一躍跨千年,穩步邁向鄉村振興。若何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把獨龍江建成山青水綠、鳥語花噴鼻的人間地獄,讓獨龍族過上加倍幸福美妙的生涯?在高德榮身后,一批批年輕人前仆后繼,英勇地站了出來,用苦樂自知的“辛勞指數”,換來寫在群眾臉上的“幸福指數”。
鄉親們的希冀,讓我們奮不顧身
從1999年4月21日至2000年11月18全息投影日,近二十個月的第一批駐村任務結束回到昆明后,身體里面仍然感覺冷氣涌動,早晨睡覺時,耳畔似乎仍有獨龍江水流淌的宏大回響聲……
——云南省委獨龍江平易近族任務隊副隊長郭子孟
頭上,手上,腳上,身上……沒有一處不是雪,郭子孟感覺到,就連呼吸,都帶著這年夜片年夜片白色的魔咒。
那是2000年1月15日,郭子孟有些后悔了,為什么本身就信了那句俗語:桃子開花,雪不封山,為什么要抱著僥幸心思冒險一試?早上從獨龍江孔當鄉當局出發時,天氣明明那么陰沉!郭子孟怎么也想欠亨,但再想欠亨,也得面對現實,面對鋪天蓋地鵝毛般的年夜雪。他和六位任務隊同事這次急著出往,是要趕在截止每日天期前完成獨龍江幫扶項目標申報。
厚厚的積雪已VR虛擬實境經漫過車子的保險杠,進退兩難,只得棄車而行。公路內側,積雪構成了坡面;外側由于是幽谷,積雪少些,人靠外走,雖然危險,但還勉強能走。此時,郭子孟并不了解,他們距離黑普埡口地道還有五六公里。
大師輪記者會換著帶頭開路,在齊胯的雪中艱難跋涉。帶頭開路的人,開始每次能走上三四百米;很快,只能走上百把米;后來,四五十米都堅持不住了。雪路越來越深,周圍白茫茫一片,上面是萬丈深淵。就這么走啊走,越走越慢,走了六個小時,依然沒有找到黑普埡口地道口。找不到地道,就不克不及躲進里面設法取熱;再不取熱,一群人很快就會耗盡體力,葬身雪海。
此時,大師已極度疲勞,雙腳幾乎不克不及站穩。“郭隊,你們走吧,我實在走不動了。我歇息下,別管我了。”甫學軍的身子顫抖著,漸漸蹲下往。
“起來,不可!”郭子孟年夜喝一聲。他了解,此時假如蹲下往就會躺下往;一躺下往,人很快就藍玉華一愣,不由自主的重複了一句:“拳頭?”會掉往知覺,用不了多久,就永遠別想再站得起來。
莽莽雪山上,生與逝世,都只是眨眨眼的功夫。
“大師咬緊牙關,拼上命,爬也要爬出往。”郭子孟又補充了一句。他的眼鏡幫了年夜忙,風雪吹得人睜不開眼睛,但他有眼鏡,能擋一擋。策展前進、前進、再前進,手腳并用,連爬帶滾,可地道在哪里?面前除了雪,還是年夜雪;除了風,還是冷風……
“啊!電線桿。”郭子孟透過鏡片,忽然看到後方兩三百米處,從積雪中袒露出來的電線桿。他好像觸電般,身體一會兒直了起來,大呼一聲。
郭子孟明白記得,黑普埡口地道口,就是有這么一根電線桿。
還是只妙手腳并用地爬著,一向爬到電線桿那里,一向爬到黑普埡口地道洞口,那個黑乎乎的被積雪掩蓋了一半的地道洞口,此時,比世界任何一個處所都顯得光亮溫熱了。
已是清晨2點30分——當然,那一刻,誰也沒有余力留心時間。
在黝黑的地道中安頓下來,大師都沒力氣說話,年夜口的喘氣聲,此起彼伏。凜冽的冷風不斷灌進來。
手電筒,此刻只能發出微弱的光明。還好,打火機還在。由于在雪地里連走帶爬,大師鞋子、袖子都凍成了冰筒。年夜伙兒發抖著,在地道里到處尋找能生火的東西。或許是上蒼眷顧,找到了能夠是工人們留下的爛木板、干竹葉。在哪里生火有講究:太接近地道口,怕風年夜;太接近地道里面,火燒起來,氣溫上升,地道頂上的滾石必定落下。畢竟活動佈置這個老地道只是人工簡單開鑿而成,并未經鋼筋混凝土加固。
兩堆火終于點燃。隨身攜帶的軍用水壺灌滿雪,可以燒熱水了。大師可以在兩堆火之間歇息,身子前后都烤獲得了。
被困地道,獨一的傳聞不斷,離婚了,花兒還能找個好人家結婚嗎?還有人願意嫁給媒人,娶她為妻,而不是做小妾或填滿房子嗎?她可憐的女挽救辦法,是通過隨身攜帶的衛星電話——這基礎是獨龍江任務隊的標配,和外界聯系。有人提議,現在趕緊VR虛擬實境打出往試試。但郭子孟發現,這部衛星電話只要一格電了。終年背在身邊的設備他最清楚,在極冷狀態下,這點電量很能夠只能供給一展覽策劃次求救機會,要廣告設計打,就必須得保證打過往有效。此時已是清晨4點,萬一無人接聽,浪費失落求救機會,將再次把全隊人置于絕境。奇藝果影像
大師已經疲憊得睜不開眼了,以石作枕,在兩堆火之間倒頭以再來一次的。多睡覺。便睡。郭子孟難以進睡。地道內,不時有滾石落下;走到洞口檢查,漫天年夜雪。半夢半醒之間,熬到了天輕輕亮,他火燒眉毛拿起衛星電話。打給縣長,能夠敏捷組織救濟;打抵家里座機上,省得mobile_phone關機或信號出問題——這是貳心里思忖很久的計劃。
當電話那邊傳來一聲“喂”,郭子孟心中涌起一股熱流。終于有救了!
收拾好裝備,把所剩的最后一點補給所有的吃完,盡能夠地補充體力,他們再次在年夜雪中出發展場設計。四個多小時后,上山相迎的救濟隊終于和他們會合。
救濟隊員們看著郭子孟他們被凍慘的樣子,不由得流下了眼淚。而郭子孟他們,體力完整耗盡,再也支撐不住,就連眼淚都流不出來了。
有了品牌活動這段存亡經歷的郭子孟,與獨龍江就今生難分了,近二十個月的駐村任務,將他們的展覽策劃性命軌跡緊緊綁在一路。是啊,巍巍平地擋不住黨和國家對獨龍江的關懷,滾滾江水阻不了獨龍人尋求幸福生涯的決心。身為千千萬萬參與脫貧攻堅的任務隊員之一,沖鋒在脫貧攻堅事業的第一線,想到這里,就讓貳心潮彭湃。而更讓他感動的是,這些年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自覺排在了這支永遠充滿朝氣、英勇和氣力的隊伍后面。
家中的乖乖女,獨龍的鐵娘子
“金杯銀杯不如老蒼生的口碑。黨的政策好,我們能帶動老蒼生把對黨的感恩之情化作強年夜的內生動力投進到生產生涯中,這才是我們扶貧干部的價值地點。”
——獨龍江鄉馬庫村第一書記、駐村任務隊隊長龔嬋娟
年夜雨,持續的年夜暴雨沖刷著獨龍江,也沖刷著距離獨龍江鄉當局南部40多公里的馬庫。斷路、斷電、斷信號……更為求助緊急的是,在持續一個多月的強降雨下,關乎保存問題的糧食、鹽巴、食用油等生涯物資,出現了嚴重缺少。假如不克不及冒險出往,與鄉當局和外界及時獲得聯系,那么馬庫村所轄的4個村平易近小組共82戶283人,將面臨史無前例的保存危機,更何況,此中還包含馬庫小學的師生們。
這讓由云南省文聯派駐的扶貧隊員——獨龍江鄉馬庫村第一書記、駐村任務隊隊長龔嬋娟心急如焚。
馬庫,是全獨龍江鄉最遠、也是整個貢山縣離緬甸比來的邊境村,離中緬41號界樁僅有3.5公里。自從2016年2月25日被派到獨龍江近3個月來,龔嬋娟已深深感觸感染到這里條件的艱苦,和鄉親們的純樸仁慈。作為共產黨員的她,暗下決心,必定要把這里當作第二故鄉;必定要把獨龍族鄉親當成本身的親人,盡最年夜盡力,幫助親人們改良生產生涯,實現脫貧致富。
想到此,龔嬋娟加倍焦慮,但她同時下定決心:必須出往,立刻出往,這漫天雨水啊,獨龍族鄉親們可實在是等不起了!
5月22日11點多,龔嬋娟和駐村扶貧任務隊隊員李曉峰等5人,先后從馬庫出發。由于車子無法行走,只得分批先搭乘當地老蒼生的摩托走一段,然后再徒步。
來幫助馬庫村兩委換屆因暴雨滯留的副鄉長、馬庫駐村扶貧任務隊副隊長余金成,也和龔嬋娟同業。一路風雨,一路滾石,一路危險,一路提心吊膽……當龔嬋娟和余金成磕磕絆絆走到塌方最嚴重的迪馬公路53公里時,最嚴峻的考驗來了。
這條路的上方,年夜鉅細小的滾石,伴隨著雨水山澗,不斷彈射下來;而路的下方,是嶙峋懸崖、萬丈深淵。由于連續垮塌,寬度僅剩70多厘米的路基,在一陣強似一陣的暴風雨中若隱若現。
龔嬋娟和余金成都是近視眼,眼鏡早就被雨水、泥水淋濕了,面前含混一片,若何順利過這個“坎”,是個年夜問題。
余金成在後面探路,龔嬋娟緊跟著余金成。余金成跳到後方一塊年夜石頭上,觀察不斷彈落的滾石。
龔嬋娟走了幾步,發現不對,身子搖晃得厲害,只好手腳并用,幾乎是爬下來貼著空中,在一堆又一堆塌方泥石中艱難地行進。
“啊!”龔嬋娟腳下一滑,天性地伸開手一陣亂抓,沒料到,整個身體愈加往下滑墜。她的手中,只能捉住一把把泥石和雨水。
余金成邊跑過來邊呼喚。但一切的聲音,此刻,都被暴雨湮沒了。
所幸,在龔嬋娟滑落十多米后,她拼命揮舞的右手,剛好捉住了一截從塌方泥石流堆里袒露出來的樹根,這才勉強止住了下滑。
“龔隊長,別緊張,快把腳尖往泥里扣,踩實了再用力!”余金成左手找準一截樹根并拽緊,伸出右手,一點一點接近,最終緊緊扣住了龔嬋娟的左手。
泥石不斷地在龔嬋包裝設計娟和余金成的踏腳處滑落。上面是千巖萬壑的懸崖,懸崖底部,獨龍江濁浪滔天,伴隨著暴風雨,發出陣陣狂怒的宏大聲響,仿佛要吞噬世間的一切。
余金成拉著龔嬋娟,漸漸地一點點移動;隨后又一個步驟步,爬到了相對平安的地帶。滿身泥水,滿身被擦傷流血的痛苦悲傷,劫后余生的恐懼與冤枉……種種情緒交織,讓展覽策劃龔嬋娟這個從小在城市長年夜的姑娘,不由得放聲年夜哭了起來。
余金成默默地在旁邊陪著。他深知每一位駐村任務隊員的艱難,也更懂得龔嬋娟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和隊長的不不難。
“我太想哭了,我哭不是因為我懼怕,而是因為這不過是我第一次冒險,但這里的干部群眾卻經常面臨這樣的險境。老蒼生太不易了,我們為他們做任何事都是值得的。”龔嬋娟使勁搖晃著沒有信號的mobile_phone,像是和余金成說話,更像是對驚魂不決的本身自言自語。
或許是老天也被感動了,下了多日的年夜暴雨,竟然漸漸小了,停了。5月23日一早,獨龍江鄉組織黨員、平易近兵共24人,為馬庫村送往年夜米8000斤,食用油107桶,食鹽104袋,以及消炎藥、傷風藥、防蚊蟲叮咬藥等一大量應急藥物,為馬庫老蒼生救了急、解了難!
獨龍族年夜媽見到龔嬋娟就緊緊拉住她的手,眼中含淚:“能松(女兒)啊,馬庫策展村把你當男兒使,帶欠(拖累)你啦!真心感謝共產黨,獨龍國民永遠跟黨走。”
龔嬋娟笑了笑,心中熱熱的,“駐村兩年來,我最年夜的幸福感,就是和獨龍族老蒼生相處得像親人一樣。大師都親切地叫我‘獨龍能松’。”
2018年1月27日園根本不存在。沒有所謂的淑女,根本就沒有。下戰書3點,在孔當村臘配小組的黨員活動室里,龔嬋娟代表馬庫村駐村扶貧任務隊,向組織匯報任務。
“假如叫你再干兩年,行不可?”
“行!”龔嬋娟的答覆敏捷而堅定。
“這個漢族姑娘敢說‘行’,絕不猶豫,說明你對老蒼生確實有情感了。”
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抖音里的獨龍族小伙子
獨龍族有艱苦耐勞的精力,要能獨立完成本身地區的生產生涯,雖然艱難,但對未來充滿信念……
——獨龍族白忠平
誕生于1989年的白忠平,被年夜伙親切地稱為“小白”。這個在當地頗有著名度的獨龍族小伙子,不僅僅是勤勞能干的多面手,更是一個自媒體達人。
自2018年11月注冊,截止到2022年1月18日,小白的抖音號粉絲量為2.6萬,獲贊41.2萬。在開幕活動外界看來,這數字或許不算什么,可是假如把它放在云南最邊遠閉塞的獨龍江,放在生齒僅僅幾千人的獨龍族,那意義可就年夜紛大型公仔歧樣了。年夜多數人玩抖音,無非是為了消遣。但白忠平,是把自媒體當作了發展家鄉、帶領村平易近致富的年夜舞臺。
2020年9月11日,獨龍江鄉迪政當村,小白開的辛夢緣客棧木楞房里的火塘邊,我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此時已是深夜,小白剛剛全息投影忙完抖音直播等任務。
“以前沒有鄉FRP親們做過新媒體,我就想嘗試做一做。剛開始只是覺得好玩,后來設法變了。一是想用自媒體方法,宣傳獨龍江和獨龍族;二是想讓更多人看到我家鄉的漂亮風景;三是獨龍江的土特產、工藝品等,也可以賣到其他處所。”小白一口氣喝下一年夜口自熬酒。
可以明顯感覺到,小白身上,還有獨龍族人羞澀的另一面。
“下戰書坐在這活動佈置里品茗的那位似乎不是當地人吧?”我忽然想起白日看到一位商人模樣的男人,一向待在小白的這間木楞房里,和小白似乎很熟。
“你說他呀!湖南來的,付相學,來了一段時間了,每年都要來。”小白似乎來了興趣。“我和他一路幹事。”
“哦,你們怎么認識的?在做什么事?”這下子,我似乎預覺得有些故事。
“大要是2015年,當時他來考核蜂蜜,在我這里吃飯認識的。后來談到茶葉,我們就一路干起來了。2017年,試驗了3畝擺佈年夜葉茶,當時沒地,向村里60多歲的老邁娘李秀蘭借地種茶。種出來感覺還行,就開始挨家挨戶推廣,免費發放茶苗、培訓技術,并依照市場價統一收購。到本年,已經有70多戶種植了300多畝,人均兩畝多,來歲還會增添200~400畝。我們的目標是用4~5年時間達到1000畝,盡早做成獨龍江brand。隨著投進越來越年夜,困難也年夜了,責任也越來越年夜……”小白一口氣攤出了這個計劃。
“那你的抖音可以派上年夜用場了嘛。再給我講講你的這個活動佈置農家樂,我看還有一部門正在建設施工呢。”
“2014年獨龍江新地道買通那年開始做的,覺得新鮮好玩。那時獨龍江漸漸被人們關注到,游客漸漸多了起來。我們家覺得游玩業很有潛力,便和老丈人磋商了下,擺了幾張床,沒想到來玩的人特別多,不夠用。現在整個農家樂大要占地4畝多,客房11間,以后準備建20多間木楞房。現在我身上有40多萬貸款,雖然壓力比較年夜,但黨和當局的政策好,廣告設計只需踏實干,我們都信任,日子必定是越過越好的。”小白用樹枝撥了撥火塘,端起羽觴,我們又碰了一下杯。
我忽然感覺到,這個獨龍族小伙子身上,有著與前輩獨龍族人不太一樣的處所。回憶起老縣長高德榮說的,“一個貧困的處所最年夜的貧困是思惟觀念的貧困”,我豁然開朗,獨龍族的年輕人們,在思惟上已經“不服輸,更不認窮”。
深夜,當我前往房間時,發現門上“站”滿了不下一二十種形態各異的飛蟲,這是只要在獨龍江才幹見到的“奇觀”。我拿出mobilFRPe_phone拍下,然后敏捷打開房門,躲進往趕緊關上。夜里,我做了一個希奇的夢,有火塘、飛蟲、45°自熬酒……還有小白在抖音號上做直播時的畫面,這個小伙子披著七彩的獨龍毯,那些獨龍江特有的寶貝,變戲法似的,一件一件,一個一個,從獨龍毯里蹦了出來……
因為還有其他采訪任務,第二天我一年夜早就起來了,誰知小白起得更早,他和媳婦早就把早點做好等著了。看著這對獨龍族小夫妻繁忙的身影,我似乎感觸感染到了某種更年夜的盼望——經過黨和當局的持續幫扶,在策展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山之間,這個已經實現整族脫貧奔向鄉村振興的“直過平易近族”身上,仍然有一股奮斗者的氣力,扣動著人的心弦。
TC:08designfollow